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青年政策系列文章之三:社會

澳門間選議員馮志強在立法會破罵澳門青年是垃圾,委任議員何少金向某大報揶揄青年只著眼於中央公職開考,害怕競爭,這種標籤式的社會代言,反映了怎樣的本土價值觀和社會現實?

本澳奉行社團政治,可追溯到一二三事件開始,澳葡政府為了便於管治而毅然與華人社團領袖合作。回歸後,中央為了加強特區的和諧穩定,從人員、資金、土地等全方位作無償支援,不惜犧牲澳門人整體利益。如免公開拍賣的賤價批地、任意變換發展項目、任人唯親裙帶關係等,施政方針向愛國愛澳陣營嚴重傾斜,包插傳統青年社團。如果何、馬、崔代表著本土的商人爭取利益,則傳統青年社團代表了和諧穩定收取效忠報酬的角色。在一個被偽善社團主導了的社會,一般青年人已失去發聲渠道,四肢被廢,隨波逐流。卻被馮志強、何少金之流落井下石,歸根究底,正是澳門缺乏了核心價值。

價值觀的含金量,要看社會的意識形態,吃喝玩樂、飲酒唱K、與世無爭是大多數澳門人追求的生活世界。香港的社會價值觀,是透過七十年代開始,由民間社會運動的意識形態去逐漸建立的。反國民教育的正反方各執一詞,建制派和泛民間解讀各不相同,但從幾個月來的反對浪潮可見,他們堅持著的,正是澳門缺少的核心價值。坊間常聞:「不要多事、澳門係咁架啦、算啦.....」,沒有自由意志及民主聲音建立的意識形態值得澳門人炫耀嗎?小城喜愛沉默,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會被社會上的醜角偽善集團代表了。

1 則留言:

  1. 帖主的文章真的把我的心聲說出來!
    觀察澳門現狀多年,澳門的和諧穩定真的埋沒了不少澳門青年,澳門的問題在於很多人的"無知"和缺乏危機帶來的沖擊。澳門少有渠道讓澳門人發表意見,少有危機態度引發討論。
    但是澳門人真的不愛發表意見?我個人有一個觀察,在我待業的一段時間裡,經常有到三角公園看人下棋,在那裡經常聽到有人念念有詞起說着澳門的事,圍觀的人也有參與討論,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表示不滿,有的說着政府應當要怎樣怎樣......澳門人總起愛和朋友討論,喜愛在茶餐廳看著報紙討論,但是就少有市民直接對政府說呢!少有市民在不滿時出來表達呢!
    這是為什麼?我認為這和澳門的團體制度有關,澳門的政策諮詢的意見來源從上到下為"政府機構-->相關團體-->團體的會員"其實有好多的市民連政府有否諮詢過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不是團體的會員都無從表達,即使是團體的會員都不一定能好好表達,相關團體會"所謂"把會員的意見整合,再表達給政府機構,這樣層層過濾的諮詢方式不知抹了多少意見...那真的是人們說的河蟹(和諧)了。
    那又會有人說可以個人身份提交意見書給政府表達!但試想有多少人會寫意見書,公園阿伯說:你一句我一句就"識講",要寫意見咁複雜點寫。而且提交了意見有沒有人接受根本不知道,形象點說"就像把意見寫在孔明燈放上天"。
    試問在澳門"食鹽"食半世的人都不會怎可以表達意見,那他們怎當榜樣令他的下一代出來表達呢?所以要澳門人站起來必須讓他們擺脫無知,多知澳門的"實際"情況,還要建立發聲渠道,給予市民更大的政策參與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