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回歸日青年遊行吹雞!


明推經屋遏炒作 派錢問題無解決
庸官不作實為惡 摩托專道有需要
新聞自由不能退 政制發展要起步
一二二零上街去 證明青年有大用

歡迎大家發揮創意,自備口號/標語/服飾/樂器!最後,請廣傳此訊息給你的朋友!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青動施政民調房屋通漲居首 教育無用制度問題不容忽視

「澳門青年動力」為讓社會了解澳門網民對來年施政報告的看法,以「滾雪球」方式、在11月4日至12日期間訪問了210名網民,其中回收了209份有效問卷。

在問及最為不滿的施政範疇時,居首兩位的分別是「房屋」和「通脹及貧窮」,佔23.44%和22.01%。再次是「土地及城市規劃」,佔12.92%,交通佔4.78%。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行政法務的三個施放範疇,包括「立法和司法」、「政制及基本權利」,以及「公共行政及公務員事務」合共佔23.93%。結合其他團體所作的民調,反映至少對年輕(九成受訪者年齡為三十五歲以下)、學歷較高(四成六人至少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士而言,制度問題的重要性比整體為高。面對社會在回歸後十二年來民智漸開,澳門政府在制度建設方面須在當前、社會正在形成共識時採取主動。

當被問到最迫切改善的民生問題時,以及最為不滿的民生施政範疇時,「房屋」都佔了大約一半,「通脹」及「交通」次之,而「就業」是比較受肯定的民生施政範疇,有一半受訪者表示肯定。至於期望未來政府投資的方向方面,「房屋」佔43.54%,「社會福利」佔20.57%。「教育和培訓」佔12.44%。青動對此現象表示憂慮,認為在近一半受訪者是學生、超過三成為公務員、白領及專業人士的情形下,對教育投資的需求之低,一方面反映了生活壓力,特別是高樓價,以及賭業經濟衍生的「重人事關係」的社會風氣,導致年輕人不相信教育可以改變自身命運。這將對未來產業轉營能否惠及本地、日後對經濟逆轉時所產生社會震盪的適應,以至社會整體素質提升帶來不良影響。

超過一半受訪者主張增加未來「現金補助計劃」的金額,8.61%主張轉移至政府投資,另外有7.18%主張取消。另外,網民認為未來需要優先立法的三個範疇依次是土地規劃、高官財產申報及問責制及政制發展。

在過去兩年特區政府的表現,以一分為最差、五分最好計算,分別有27.75%及21.05%受訪者持負面或非常負面態度,中立者佔44.98%。五司方面,行政法務司表現最差,43.54%受訪者評價為非常負面、30.14%評價為負面,而22.01%表示中立,而正面及非常正面兩個選項共佔4.31%。至於對經濟財政司、保安司及社會文化司三司,持肯定態度的分別為12.92%、13.87%及28.22%,中立者佔35%至40%不等。運輸工務司的評分為負評佔接近70%,而正面佔約6%,和行政法務司相若,正與網民最不滿的施政範疇相對應。

澳門青年動力本著「關心青少年及弱勢社群的發展方向」,配合特區民生問題,積極推動社會公民成長。我們期盼特區行政長官的施政方針,可以更貼切民意基礎,本著「以民為本」的理念建設澳門。同時,對普羅市民關注的房屋、通脹、交通及政制等問題作出政策傾斜。我們相信,只有特區政府的施政方向貼近民意,而非倒行逆施,才是陽光政府的典範。

澳氹摩托專道-大眾安心上路


本澳近期接連發生致命交通意外,且涉及多宗電單車駕駛員的嚴重傷亡個案,澳門青年動力(下稱本會)感到痛心疾首。特區政府於西灣大橋開放初期,在民間要求並附合條件設置電車專道的條件下,卻對呼聲一直置若罔聞,本會表示極大憤慨。有關當局曾聲言,若將西灣大橋改為電單車專道,需要改裝通風、照明及電子監控系統。話音剛落,就在行政當局承諾檢討及研究可行性建議後,一宗宗血淋淋的教訓接踵而至,政府聲言「以民為本」的漂亮口號卻是逆民意施政,輕視澳門電單車駕駛者的生命,做法令人心寒。

本會敦促交通事務局立即停止行政不作為,落實:
1. 西灣橋改善工程,聽取民意,在輕軌尚未動工前開設下層電單車專道,在輕軌動工後於上層橋面劃出電單車專道,保障電單車駛者的安全。

2. 在未來新城規劃並興建第四條澳氹大橋時,設立電單車專道。

3. 就近日交通違例個案日增,本會建議特區政府設立扣分制,在達到某個分數綫時實施停版處分,並強制違規者及駛學員接受專門課程,強化駕駛安全意識及態度,以收阻嚇作用,維擭安全的道路環境。特別是超速、醉酒駕駛及嚴重交通事故等。

特區政府傾聽民意,吸取血的教訓,防範悲劇於未然,莫讓更多無辜市民再成為巨輪下的亡魂。

本會將於11月14日(星期一)下午一時在皇朝中土大廈交通事務局舉行請願活動。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澳門青年動力致函環境保護局 敦促嚴肅處理焚化爐問題並承擔責任

敬啟者:

  最近半年,社會上對焚化爐管理問題上的討論十分熱烈。「澳門青年動力」誠意致函 貴局,欲表達本會的看法。

  處理廢棄物是維持城市機能正常運作的重要部門,而當中對處理廢棄物過程中避免產生有害物質,而副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與處理過程順利完成同樣重要。自目前經營者接手焚化爐管理工作以來,已經出現多次重大問題,包括危險的現場工作環境、飛灰拋棄處理失當、有外來的有毒物質被以原材料為由進口澳門焚燒,以至最近期再有焚化爐員工爆料指尾氣數據造假繼而被解僱。

但從選擇焚化爐營運商時出現遠低於平均價格的情況,對營運商監管不力,直到局長對事件的回應,每每令人疑惑環保局是否願意以保護環境、保護市民安全和健康為首要任務?

單以最近「數據造假」事件為例,當投訴者指出要奪回對數據監控至為關鍵的分析儀器的主導權時,局長僅表示「計劃每個月監察焚化中心尾氣監測儀是否有損毀、數據是否有誤差,並且加快在焚化中心相關設施的地方安裝閉路電視」,甚至在所謂「沒有預設立場」委派「第三方澳門大學發展及質量研究所獨立調查」的情形之下,片面強調不容許「有人利用澳門居民利益作籌碼」。這是否在引導公眾,到底這「有人」二字是指「爆料者」抑或是「營運商」?局長指事件對局方形象影響很大,所以「非常緊張,比大家都緊張」,但如果平時局方認真做事,又何需到有投訴時才來緊張?
  
  對此「青動」有兩點要求:

一、 一旦第三方數據證實造假,當局應堅決按合約規定對焚化爐營運商作出處罰,包括終止合約,並在選拔新營運者時公開所有資料讓公眾監督,並公佈中標者中標資格、因素及評分,讓公眾能充分了解;

二、 在第一項的基礎上,局長應該負上領導責任,為所作決定如再出現失誤引咎辭職,為建立「陽光政府」樹下良好楷模。

此致
環境保護局局長
張紹基先生

澳門青年動力
二零一一年五月卅一日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青動小潭山散步

攝於小潭山浮雕


攝於小潭山兒童遊樂場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市民日報:青年網民走出台前推進社會發展

「1、2、3、4、5⋯⋯29、30」,30多名青年齊齊趴在議事亭前地澳門電訊門前齊呼,他們不畏污糟邋遢的街道,實行集體瞓身30秒,透過破格的行動,反映對電訊商的不滿,對社會的訴求。

  過去,不斷有調查研究指澳門青年參政、議政,關注時事的參與度不高,是次行動正好打破相關說法。部分參加集體「仆街快閃」的青年更身穿校服,部分是一身「潮服」的「90後」。正如,去年有一批「80後」青年遊行,反「河蟹」文化,表明新一代年輕人思想有所革新,對社會發展有他們的看法。

繼續閱讀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在兩種社運間:我們如何選擇、如何發展?——潘欣榮

立報上週(5月5日)刊載林柏儀所撰寫的「面對青年貧窮化:兩種社運觀的政治關係」……,在柏儀的文章中將當前的社運區分兩類:其一是爭取根本性改變資本主義政經體制的「左翼社運」,另一類是主張多元特殊利益群體,在目的上各自具有獨立性、彼此不一定有共同目的、也未必要挑戰政經體制的「自由派社運」。……在台灣這個充滿了自由派社運的土壤中,柏儀願意主動從左翼的結構性觀點,且清晰追問根本性宰制資本邏輯,實屬不易。而本文將承接「兩種社運觀一文」的基礎,繼續深化前述討論。

我們知道「根本性的壓迫來源」是資本主義,而其壓迫的直接形式,則是資本透過生產關係,對勞工進行剝削,但若循著這脈絡思考,則會得出「反抗資本主義的主力必然是傳統工運」。但我們必須追問:究竟婦女、少數族群、土地及教育私有化等多元社運議題,與資本邏輯的關係為何?如果他們受到資本的宰制,那麼他們被宰制的形式與傳統工運是否相同?……其次,當資本以戰略性、全面且細膩的展開進攻,而左翼社運是否需要提出至少複合性或全面性的實踐出路?若答案是肯定的,則我們能否從眼前的實踐經驗中,找到一些可能的實驗種苗?

針對上述這些問題,本文將嘗試重新定義資本主義與多元社運的關係,並由此推論「無階級公民社運」抗爭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官僚累人,民署有責!

5月8日一名少年在西灣湖景大馬路「自由波地」玩耍時,試圖拾回飛越場外落水的皮球時失足溺斃。有市民留意到球場位於海傍和馬路之間,上方並無罩網防止皮球飛出場外。
  兩年前曾有市民就此事向民署反映,惟其回覆只是以一句「影響景觀」推諉,毫不考慮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未能阻止意外發生,令人扼腕。面對政府官僚的行為,難道市民只有承擔一切後果的份?
  對於當局漠視市民安全,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們實在難以接受。我們促請當局檢討,改善並保障社區設施的安全。另一方面,政府「自由波地」政策是城市發展中,市民活動空間被侵佔的補償。當局在未來進行城市規劃以及舊區重整時,必須吸取教訓,使市民的工作、生活、休閒和學習空間做到合理分配。
  此外,三個分區諮詢委員會(下稱社諮委)未能充分發揮功效。有市民反映,對於區內設施的建議,投訴無門,往往讓悲劇發生後,才有代表出來表示遺憾。對此,「青動」表示極度關注。事實上,回歸以來,社諮委曾多次因應區內建設及開標舉行公開或非公開諮詢會。然而,我們可以看見,像關閘馬路興建行人天橋、倫敦街輕軌走內街等,受市民極力反對及抗爭下,政府才直接與受影響居民溝通。這種被動式的假諮詢制度,應予以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法列明的民選市政議會,真正讓議員在競爭下做好地區工作,聽取基層聲音。

轉:已經有人死 ! 關於全澳門市民的安全問題 !

我是"海行者" 藝文人士籲保育海岸

表示支持!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青年動力總結五一遊行 促請政府對話民間團結

  澳門青年動力(以下簡稱「青動」)在五月一日舉辦了「五一•青年•愛澳門」遊行,約有二百人參加,過程大致順利。「青動」在此感謝各青年朋友和市民參與。

  「青動」對於今年繼公立醫院醫生後,有四百名私立學校教師願意站出來,與我們走在一起,爭取當局正視他們的訴求,我們感到十分欣慰。因為這正正代表了社會對我們的承認和信任,也與我們去年以來,一直主張的「尊重專業」的綱領相符合。

  我們期望前線教學人員,能透過是次遊行,不分所屬學校的背景,拿出最大的共識和互諒,形成大團結之形勢,最終成立工會,與各方一同努力,建立有助於學生成為具健全人格、積極參與社會的公民的教育環境!

  「青動」在遊行聲明中曾呼籲政府尊重居民基本權利,惟遊行當日警方處理示威者以及包括公民記者在內的前線新聞工作者的手法,包括以言語和肢體對付記者,為此「青動」表示深切不安。「紀監會」應作嚴肅調查,而警方應在維持公共秩序以及記者安全時,做到合理執法,停止在無警告情況下採取行動以及對記者採訪採取非必要的阻礙,以實際行動落實言論、示威和新聞自由的承諾。「青動」同時呼籲社會覺醒,關注警權濫用問題。

  政府相關官員近日就遊行團體訴求的回應,刻意轉移視線,缺乏新意,且在青年參與方面未能提出長遠、常設和廣泛的機制,只提出在半年內「由社文司屬下各局級部門,每月與相關界別年青代表舉辦交流會,聽取意見」,「青動」對此表示遺憾。「青動」期望政府策略研究辦公室,能為此與包括本會在內的社會會各界進行真誠對話,並要定期交代意見採納的情況和理由,切實發揮其效用。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林伯儀:兩種社運觀的政治關係

社會運動和政治的關係應該是什麼?社運團體的自我定位為何?面對這些在實踐中屢屢引起焦慮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區分社運的政治目標,將其粗略劃分為「左翼社運」和「自由派社運」,來進行一個更深層的討論。


(台灣立報,5/5/2011)
閱讀更多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華僑報:為何「五一」要上街遊行 有青年團體如是說

由原是一群青年網民所組成的「澳門青年動力」,繼去年「五一」上街遊行而引起社會關切的熱話後,今年「五一」再上街表達訴求。澳門青年動力會會長阮佩嫦指出,澳門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政府似無心亦無能力作出有效解決,作為愛澳門的青年人應該站出來,表達我們愛澳門的訊息,以及爭取公義的聲音。
 在去年「五一」,四百多青年人以「促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抗衡河蟹文化」的主題,和平理性地上街遊行。而這群熱心青年人亦正式成立了澳門青年動力團體,繼續關心參與社會。在今年「五一」,青動則舉行主題為「五一青年愛澳門」的大遊行。當中亦提出一句口號是:「為澳門,爭公義!」
 顯然,相比去年「五一」遊行提出有具體訴求和較硬朗意態的主題,今年的「愛澳門」主題則予人感到較柔性,又或欠缺街頭行動所具有強勢呼喚的特點。但阮佩嫦解說,這「愛澳門」主題實質是包含著不少涵意。首先,是旨在打破澳門一些固有的意識形態,她指出,遊行示威是基本法賦予澳門居民的基本權利自由,居民和青年人對社會議題和公眾利益問題,以及對政府施政不滿等,都可以選擇上街表達訴求。可是,由於澳門仍欠缺公義文化,言論自由空間較窄。所以上街遊行卻往往被標籤。「社會上有說法指青年人上街是被人利用了。但我作為遊行的發起人,我實在不知道利用我的人在哪裡?這個所謂被人利用了的說法其實根源在於澳門人過去不習慣公開表達,而表達自由這個價值觀仍未建立起來。」阮佩嫦表示,有看法指青年人不關心社會,但其實當我們每次上街遊行,本身就是很好的公民教育。青年人用腳行出來,就是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社會關心。所以,遊行是健康、正常的表達方式,不是偏激人才做的事。
 其次,青年人站出來實情是愛澳門的其中一種表達方式。阮佩嫦認為,面對政府施政不力、社會存在不公義問題等狀況,青年人須作出批判,表達我們要改變這些弊端和腐敗的訴求。「我們對這個社會有盼望,我們期望政府施政能有改善,我們希望澳門可以有改變的,所以我們去遊行,提出我們理想澳門應是怎樣的訴求。這才是真正愛澳門的行為。」她並強調,因為仍有盼望,所以站出來走上街,否則「五一」假期不如在家裡打機、睡覺了。她亦認同表達方式各有不同。而青動舉行「五一」遊行活動亦是提供一個平台,讓青年人有不同表達方式的選擇,「希望有一個積極表達的方式讓大眾參與。」
 再者,要說到愛澳門,阮佩嫦指出特首更需要表現出真正愛澳門,「我們希望特首用心去做好施政,不要只做表面工夫。你是否真的愛澳門,愛多少?還是以打份工心態呢?相信大家眾都會感受得到的。」她批評政府對澳門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似無心亦無能力作出有效解決。當中,對一些備受關注課題和居住問題等欠缺長遠發展規劃,對珍貴土地資源未有保護,對預防賭博問題亦無勇氣作出規範,對教育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同時官僚主義愈加嚴重,對失信於民的官員卻不作出問責,而任人為親弊端和小圈子文化仍根深柢固。諸如此等狀況都顯示政府未能有效管理好澳門,市民的怨氣愈加積重。阮佩嫦亦直言,公義與公平是社會重要元素,「作為特首須以公義標準來管理澳門,但現在是明顯不足夠的。」並指出,之前政府提出公援法中的官告民條款、青洲坊事件以至許多事件,都響起了警鐘。
 毫無疑問,要推動澳門改革、社會進步,以及督促政府改善施政等,遊行是其中一個表達訴求的途徑,誠然更多實際工作則可能是漫長的跟進。阮佩嫦認為,澳門現在需要在意識形態上作出突破,而其中一個缺口是爭取真正的自由表達空間。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正報:青年遊行愛澳門

近日,陸續有團體公佈在五月一日舉行集會遊行,其中一個遊行發起團體是澳門青年動力。早於十多天前,該團體在社交網站推出「五一‧青年‧愛澳門」大遊行的訊息,至今已有近三百人在網路表示將會參與。澳門青年動力會長阮佩嫦指出,他們對澳門仍有盼望,認為社會可以、能夠變得更好。她也認為,任人唯親一直阻礙澳門健康發展,甚至影響著青年一代。

澳門青年動力會長阮佩嫦表示,他們在今年的遊行提出頗多議題,如:教育、賭博等,期望參加的青年人有愛、有盼望,一同反思澳門要變成怎樣,並為此而發聲。「我們是有盼望的,對這個社會有盼望,我們才會去遊行。我們期望它 (社會) 有改善,同時,它是有能力改變的。」她指出,「愛澳門」是一致的目標,參加者可帶著自己的主題參與,並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

好領袖不能任人唯親

「一個領袖、一個特首最重要的是有愛澳門的心。」阮佩嫦期望,特首用心施政,不是做「表面功夫」,兩者是相差很遠的。青年動力為今年的遊行製作「爭公義」的貼紙,阮佩嫦認為,特首應以公義來治理澳門。不過,她指出,社會存在著意識型態,如同大石頭,阻礙澳門的發展,尤其是任人唯親的傳統,更是難以打破。

「親疏有別已是要不得,你 (政府) 不可培育一班年青人成為你的喉舌,將任人為親遺傳到下一代,這是不健康的。」阮佩嫦認為,現時的澳門有別於過去的,需要公平競爭,才能讓不同的領域百花齊放。她相信,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其中一個能在「小圈子」打開缺口的方法。不過,仍有很多人擔心,若表達對社會事務的關心,往往被標籤,甚至被歧視,連前途也受到負面影響。

遊行被標籤 証公民教育有問題

外界有意見批評青年上街遊行的原因,是他們被政客利用了。「遊行是《基本法》賦予的權利,這是重要的,是合法的。為何那些人覺得有問題呢?究竟這想法來自那裡?會否是來自政府本身呢?」阮佩嫦認為,這反映公民教育有問題,沒有讓學生認識遊行也是表達的平台,「塑造成這樣東西 (遊行) 好似很恐怖、很可怕,只有偏激的人才做。其實,不是這樣的。」

二O一O年的五‧一青年大遊行有四百多人參與,主題是「促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抗衡河蟹文化」。一年快過去,身為遊行發起人之一的阮佩嫦認為,表面看來政府似乎有相應的行動,但仍是不足夠的,其中,政府是「無心」解決樓市的問題,近日推出的措施只是迴避基本的問題。阮稱:「我們都不可以忘記『公職法援』、『青洲坊事件』,還有很多很多事件,都是響起了警號的。」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遊行官方宣傳片!

延續「敢」的精神——澳門青年動力舉辦「五一·青年·愛澳門」遊行


去年五月一日,四百名青年破天荒走上街頭,向社會發出了「促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抗衡河蟹文化」的呼聲。雖然過去一年,政府在一些問題上有所動作,例如舉辦高官與青年間的交流會,而在民間新的青年組織成立,以不同方式討論政策、參與社會,不少舊問題仍然未有解決,新的問題又陸續浮現。今年我們決定再一次站出來,繼續爭取未竟的訴求,延續「敢」的精神——敢於為青年、為社會公義發聲的精神。

政府一如公眾所料,在四月二十日宣佈再派一次錢。的確政府派錢,或各種減免是可以舒緩燃眉之急,但就算如特首所言不會刺激通脹,仍然不能協助居民抗擊之。政府未有在根本問題,例如食品輸入的中間環節以及房價有進一步動作:雖然特別印花稅等措施的確打擊了炒風,但房價已居高不下。要讓樓市回到居民可承擔水平,除了完成並續建公共房屋外,對賭業及公共工程實施宏觀調控也是必須的。就正在討論的最低工資,我們支持工人應該獲得足以維持生活、扶養家庭的報酬。當然我們明白在此問題上,中小企業受壓最大,究其原因相當一部份是來自租金上升。故我們一再要求打擊地產霸權,保障文創機構、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在可承受的租金下健康經營發展。

就賭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對於最近通過的《控煙法》未有趁博彩業興旺時期,達致室內,特別是賭場內部全面禁煙感到失望。我們要求政府未來在法規和執行上落實控煙的原則,賭場應於《控煙法》明年生效前主動設立吸煙區。政府應盡快立法提高進入賭場及於賭場任職的年齡至廿一歲,為青年未來擇業保留進一步學習和思考的空間。政府亦應督促各博企採取包括「禁門令」、裁撤場內提款機、明示輔導設施等措施,防止病態賭博問題惡化。

特區政府近年大力加強教育投資,但正如一次性的「現金分享」或「生活補助」無法解決社會貧富懸殊,社會已意識到光靠錢是不能解決教育問題的。政府應加強職業、終身教育;推進多元智能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以改善學生留級率高、歸屬感低的問題,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除了品德教育外,也應加強公民教育、生命情感教育,促進學生整體成長。我們也促請政府、教育及社會服務團體在資源分配、言論空間、政策參與等方面尊重教育界及社會服務界人員的專業。政府應盡快就「私校教師職程」立法。

過去一年,澳門在青年參與社會和媒體環境方面,可謂十分戲劇性:政府改組青年事務委員會、展開澳廣視的改革,但又曾推出將嚴重損害言論自由的「因公法援」法案,最終在強大民意下刪除「官告民」條款。有記者因為被訪對象不滿報導內容一度被停職,但同時在澳門漸漸出現了調查性的報導手法。一些「青年社團領袖」近期指澳門青年「滿口怨氣」,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缺乏民族意識」。我們認為所謂「怨氣」正正是掌權者的施政不當所造成的,而且此等言論並不能反映大部份在事業上及社會參與中求進步的澳門青年,更有撕裂社會之惡果。相反,澳門青年對政府、對社會的不滿和維權舉措,正是進步的、有國家民族意識的、傳承「五四」精神的最佳體現。我們呼籲政府官員和社團人士尊重澳門居民,包括青年的基本權利,包括表達權和參與權;促請媒體經營者尊重新聞自由和記者專業,停止自我審查,保障公眾知情權。

「五一·青年·愛澳門」遊行,將於五月一日下午一時於永寧廣場集合,下午二時出發,經祐漢街市、黑沙環第四街、啤利喇街、美副將大馬路、士多鳥拜斯大馬路、東望洋街、水坑尾街、約翰四世大馬路、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至政府總部(建議參加者穿著大會製作的「反河蟹」T裇或白色上衣)。我們歡迎市民沿途加入,特別歡迎大家運用創意,自製各式遊行道具及標語,一起表達青年人對澳門的熱情和期望!

改變由你開始,良心從今天出發!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初探批判教育學 (critical pedagogy)

發展自中南美洲與北美洲的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深受Paulo Freire(保羅‧弗雷勒)在巴西所進行的成人識字教育影響。Freire重新定義識字教育的概念並賦予政治化意涵,將教育視為解放人類的方式。H. Giroux(季胡)曾指出Freire的教育思想立足於兩種激進與傳統之間,一方面是批判的語言(a language of critique),體現出新教育社會學的特色,另一方面是可能性的語言(a language of possibility),得自於解放神學的傳統,因而發展希望、鬥爭的哲學。

承繼Freire教育哲學中所隱含的批判性語言和可能性語言,批判教育學一方面持續新教育社會學的努力,將教育視為一種政治活動,分析、批判學校教育背後隱藏的意識型態和霸權,另一方面也賦予學校教育積極的能動(agents)意義,將之視為達成社會轉化、解放的場所。由於批判教育學同時強調解構霸權的重要,又不忘正視、彰顯主體改變現實的能動性,可謂在結構和主體之間搭建起一道溝通的橋樑。使得1980年代以來,由北美Henry Giroux、Peter McLaren(彼得‧麥克拉倫)等人所倡議之「批判教育學」,已成為西方世界裡頭左派知識份子用以批判新右派、新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教育市場化的主要論述利器,同時也為批判性的教育實踐開啟另一扇希望之窗。

繼續閱讀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他們的五月四日……

科大與美大學簽合作協議
http://www.vakiodaily.com/index.php?tn=viewer&ncid=1&dt=&nid=170191


與科大簽署協議的大學,在41年前的5月4日,發生了國民警衛軍(相等於中國武警、台灣憲兵)開槍射殺反越戰的大學生,史稱「五四大屠殺」。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馬克思經濟學簡論(人間社課手冊)

人間工作坊舉辦之馬克思讀書會所用文本。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二零一一五月一,澳門青年爭公義

一年前的五月一日,四百名青年破天荒走上街頭,發出「促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抗衡河蟹文化」的呼聲……
今年五月一日,我們再次相約在街上!
改變由你開始,良心從今天出發!

時間:5月1日 · 13:00 - 18:00
地點:永寧廣場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正報:學校霸權不合時宜

早前,網上熱傳高二學生因唱含有「粗口」英文歌被學校開除,青年動力昨午舉行「動力論壇」,主題為「新時代的校生關係」。有學者認為,事件可能由兩代不同價值觀的衝突所致,此外,青年人往往挑戰權威,建議校方定期與學生公開對話,讓他們表達想法,回應青年需要。

澳門理工學院社會工作課程講師梁啟賢認為,「粗口歌事件」可能由兩代不同價值觀的衝突所引起。對於外界批評教育制度不夠多元化,不夠開放,不夠包容,梁認為,這不是一、兩間學校可以解決和處理的,涉及整個教育體系,甚至整個社會體制。

「從更高層次看,究竟整個社會制度如何包容青少年的聲音?雖然,過去兩年,教青局、社文司做了很多動作,與青年人對話。但是,究竟是否只有選定的團體?還是很廣泛地包容所有意見?過去都有一些評論,你是否真正了解青年人的需要,而不只是做一、兩次所謂對話,或找一、兩個指定團體便可解決問題。」

梁啟賢指出,青年人往往是反叛的,意圖挑戰權威,過程中甚或感到高興,但是,挑戰權威可能是有創意的,可能令學校改變以回應青年的需要。他認為,學生會可以成為學生表達意見的渠道,並建議校方定期與學生公開對話:「可能很多學校校長怕很難控制,其實,很老實說,可以亂成怎樣,怕他衝上來打你嗎?」

從事三十多年教育工作、直選立法會議員區錦新指出,未實施普及教育前,留在學校的都是有能力、有動機的學生,但是,現時的學生無論有否學習動機、有否學習能力、是否願意讀書,都要留在學校,師生往往「困獸鬥」,如果老師不改變方法,很容易出現學生與師校的衝突。

區錦新認為,遇到衝突時,教師、校方更有責任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不是很簡單地開除學生:「一個醫生醫不好人就踢病人出院,學生我教不好就踢他出校,只是將責任移轉給其他學校,或者移轉給社會,這樣其實看不到教育工作的專業。」另外,政府以法規訂定「入網學校」不得在學年中途開除學生,區錦新認為,學生在學年中途被開除,受到很大的傷害,教青局有責任做好把關工作。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青動籲延長土地法諮詢期(澳門日報,29/1/2011)

澳門青年動力昨午把該會的“《土地法》諮詢問卷調查報告”交予工務局,建議延長諮詢期。

該會會長阮佩嫦於昨日下午三時到工務局遞交報告,局方派員接收。阮佩嫦表示,問卷調查於日前分別在各區街訪及在互聯網上進行,對象為十六歲以上人士,共收到二百四十五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概念深奧而又影響深遠的《土地法》,四十三天諮詢期不足,建議政府聽取民意,延長諮詢期,並製作單張,淺析《土地法》的概念。政府亦應注意不同政策的諮詢方案在同一時期接連出台的現象,避免產生“諮詢疲勞”的問題,影響政策制訂的質素。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國際勞工組織:青年失業仍是主要挑戰(澳門每日時報,25/1/2011)

閱讀全文

However, youth unemployment is still a concern, the United Nations’ (UN) specialised agency emphasised. The local ratio of youth to adult unemployment rates was 2.6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0, as per official data – which means that young women and men are 2.6 times more likely than adults to be unemployed. While the unemployment rate for people 25 or older was down to 2.4 percent, it went up to 6.6 percent among the 16-to-24 age group.

一段珍貴的青洲坊片段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澳亞衛視:青洲坊爭議延燒 換地明益自己友?

華僑報:區錦新質疑青洲坊拆遷事件官員作為 廿年仍可換地有悖公義

民間社會對青洲坊暴力遷拆事件仍持續關注,澳門青年動力昨日舉辦題為「陽光政府照不到青洲坊?城市規劃與暴力遷拆」論壇。當中包括直選立法議員區錦新、城市規劃師林翊捷及時事評論員黃東等,探討了日後面對市區重建,政府規範拆遷過程,保障居民的合法權,受影響的市民可以怎樣維權,以及城市規劃等議題。而區錦新指出,青洲坊暴力清拆事件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破壞了澳門法治基本原則,他並批評,政府與發展商換地協議並不符合公眾利益。

 舉辦青洲坊事件論壇的澳門青年動力會長阮佩嫦接受傳媒訪問指出,在宣稱「陽光政府」下卻發生了青洲坊暴力遷拆事件,這是不對的;並質疑,在廿一世紀的澳門竟發生這樣不公義事?而作為青年團體的青動很關心這一社會事件,「因為來緊本澳將有更多的舊區拆遷和城市規劃,我們擔心會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

 在之前青洲坊清拆時,青動成員實地觀察了解實況,阮佩嫦批評政府處理不透明,對居民保障不足夠,以及對發展商欠缺有效監督。

 直選立法議員區錦新認為,青洲坊事件值得關注的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破壞了澳門法治基本原則。他指出,任何城市都有舊區清拆問題,而在澳門過往對於清拆木屋等都有一些規範,但今次青洲清拆,發展商在房屋局和治安警察局的縱容下,採取了完全「開強功」行為,在無法院清拆令亦無合理處理的情況下進行強行清拆,這是嚴重地傷害了澳門法治原則,此是尤其重要問題。

 另方面,青洲坊土地批給在一九八九年批出,迄今已超過二十年了。區錦新質疑,二十年批給但發展商不發展時,這相信在任何地方都不可允許發展商仍可保留對該土地使用,現在為建公屋,特區政府卻與發展商私下達成了交換土地協議,政府將來會以另外土地交換,「這是絕對說不過去」,是不可接受。他強調,究竟對這長期閒置土地,政府有甚麼法理依據讓發展商繼續保留使用,以至政府為建立公屋竟然要重新補償土地給發展商呢?而這樣做法只會令人們質疑是官商勾結的所為。

 區錦新並認為,在宣稱「陽光政府」的第三屆政府,則青洲坊換土情況暴露在陽光下,令人感到「很肉酸」。他表示,政府在初期並無向公眾交代原來與發展商還有交換土地協議,只是因為他提出書面質詢,政府在簽覆時才透露了有換地協議,為此公眾始知悉此不合理情況。

 他強調,民間社會是有責任迫使政府須重新面對土地問題,特別是未來修改《土地法》,必須關緊這道門,避免再有此不合理情況發生。他並指出,現行《土地法》容許交換土地,且給予了官員頗大的行政裁量權。然而,對於官員行政裁量權必須同時有有效制衡機制,他認為在歐文龍案中已清楚暴露了官員濫用這種行政裁量權的弊端,「歐文龍案在審訊時,法官都批評這種濫用行政裁量權。」同樣在青洲坊換地事,當發展商提出要求的理據應不應該接受,而接受的標準是甚麼呢,官員為何可以決定接受呢,但公眾卻為何全不知悉,「我覺得這些全部在黑箱操作,而官員就運用了酌情權。我們看到,在澳門官員的酌情權很大,特別是可能涉及利益時,他們是很樂意使用酌情權,但在涉及市民利益,對其無著數時,就非常之鐵面無私般一點酌情權也不肯行使。」

 區錦新表示,法律上是賦予官員有酌情權,但正如法官解釋的官員使用酌情權時必須基於公眾利益。在青洲坊換地問題上,這土地是閒置了二十年之後卻還可換地,官員所使用酌情權,「公眾利益在哪裡?很明顯(換地)在違反公眾利益情況下使用酌情權,這絕對說不過去的。」他強調,青洲坊換地並不符合公眾利益。

 另一方面,在木屋區清拆或舊區重建,對當地需搬遷居民,須有清晰和足夠的資訊,但在青洲坊事件卻明顯不足。城市規劃師林翊捷認為,青洲坊居民得到的資訊不足,亦無法參與搬遷安置的過程,令到他們存有恐懼感。他指出,這在處理青洲坊的方式是有問題的。◇

新華澳報:論者憂未來舊區拆遷重演不公義暴力事件

澳門青年動力舉辦「陽光政府照不到青洲坊?城市規劃與暴力遷拆」論壇,立法議員區錦新、城市規劃師林翊捷、時事評論員黃東等與30多名青年,探討日後市區重建時,政府應如何規範拆遷,保障居民權益的問題。

  區錦新指青洲坊拆遷令澳門法治受破壞,他十分關注。他說,任何城市發展都存在清拆舊樓宇的問題,過往澳門清拆舊區樓宇均有法可依,今次發展商在無清拆令及不合理下清拆,嚴重損害澳門的法治原則。

  區錦新說,青洲坊土地的批給已經超過20年,土地批了20年不發展,發展商不可能繼續保有對土地的使用權,政府私下與發展商達成協議交換土地發展公屋,無法理依據,給人的看法就是官商勾結。

  區錦新稱,政府起初無向公眾交代存在換地協議,在議員一再質詢下才透露。他希望土地法修訂時堵塞漏洞,避免再有同類情況發生。他認為,官員裁量權的使用是黑箱操作,涉及自己利益時就運用裁量權,涉及市民利益時卻鐵面無私,裁量權必須基於公眾利益,青洲坊土地批給20年不發展,政府還交換土地極說不通。

  黃東表示,今次事件有人認為是部分居民盲目的高期望超過了合理範圍,但他認為這意見不是主流。他說,在這事件上,政府的操作是否合情合理值得懷疑,其中社工局義工應該落區摸清居民訴求,但事實卻非如此。居民的合理權益應得到尊重。

  林翊捷認為,今次事件對今後本澳舊區重整影響極大,令人憂慮今後舊區重整時不同意重整的少數人與青洲坊清拆事件的居民處境一樣。他指出,要解決問題,關鍵是盡量消除資訊不平等,還需要有公眾參與過程,相信這樣衝突會少很多。

  青年動力會長阮佩嫦表示,在陽光政府下發生今次的暴力及不公義事件,令人擔心未來城市拆遷及重新規劃會有類似事件發生。她認為問題在於事件處理不透明,官商勾結,對市民的保障不足夠。她說,無論居民的訴求合理或不合理,政府均應在適當監督及保護下,才展開拆遷工作。

正報:青洲坊強拆留陰影

青年動力昨午舉行「陽光政府照不到青洲坊?城市規劃與暴力遷拆」座談會,擔任講者的城市規劃師林翊捷認為,青洲坊的強拆手法,為未來的舊區重整投下了很深的陰影。他指出,在舊區重整的過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資訊,並增加透明度,讓市民表達意見、參與,甚至決策。林又提醒,青洲坊將會出現一個新的大型社區,在規劃過程中,尤要注意公共設施的配套安排。

青年動力的成員在上月曾到青洲坊探訪被迫遷的居民,會長阮佩嫦表示,暴力遷拆是不能接受的。由於本澳將有不少清拆項目,該會擔心到時又有類似的不公義事件。她表示:「我們相信需要更多的監督和保障。市民是合資格得到賠償,或者不合資格,應該在適當的保護和監督下進行拆遷工作。」

其中一位座談會的講者、城市規劃師林翊捷稱:「青洲坊的拆遷處理得太粗糙,太多不愉快事件,毫無疑問,對未來舊區重整的工作,投下一個很深很深的陰影。」他表示,舊區重整的大問題是資訊不對等,缺乏透明度,要解決這問題,就需要一個公眾多參與的過程,讓公眾知道政府和發展商的下一步行動、將會得到甚麼支援、在未來的社區得到甚麼等。

林翊捷提醒,青洲坊將會出現一個新的大型社區,需要配套各方面的公共設施,如:學校、老人院等,然而,現階段未有相關的資料,這是公眾需要注意的。他指出:「重建或重整,必須實質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亦都要居民明白這件事對他們有好處。如果不是實質上對他們有好處,就是欺騙他們,如果他們不明白有何好處而強制進行,即是強迫,兩者都不是辦法。」

直選立法議員區錦新是另一位座談會的講者,他指出,青洲坊的強拆個案嚴重傷害澳門法治的基本原則。以往,清拆過程是有規範的,但是,在今件的事件中,發展商根本沒有法院的清拆令,卻在房屋局和警方的縱容下強行推毀不願遷出居民的木屋。

私下換地 官商勾結

區錦新表示,青洲坊的地段批給發展商超過二十年,政府理應收回。「現在,由於要拿 (該地段) 來建公屋,政府私下與他 (發展商) 達成協議來交換土地,將來另外補償一幅土地給他,這是絕對說不過去的。」區質疑政府憑甚麼法理依據來補償,政府和發展商的私下行為,「只能讓人見到是官商勾結」。

區批評:「他 (發展商) 提出的理據應否接受呢?接受的標準是甚麼?官員怎樣決定接受呢?為何公眾不知道他提出了甚麼理據?我覺得這些全在黑箱內操作,而官員則運用了酌情權。在澳門,官員的酌情權是很大的,特別可能涉及利益時,他們非常樂意使用酌情權,但是,對於涉及市民的利益,對他們沒有著數,卻非常鐵面無私,一點酌情權都不願行使。」

市民日報:論壇籲舊區重整勿再現暴力拆遷

澳門青年動力昨舉辦「陽光政府照不到青洲坊?城市規劃與暴力遷拆」論壇,多名與會者批評特區政府在青洲坊拆遷過程中的處理手法有欠妥當,而未來將有更多舊區重整等會涉及拆遷,擔心類似暴力事件再度發生,促請政府未來在拆遷時,不論居民是否合資格獲得賠償,都應提供適當的保護和監督。

  論壇昨午假紅街市牧民中心舉行,立法議員區錦新、城市規劃師林翊捷、時事評論員黃東、澳門青年動力會長阮佩嫦等出席。

  阮佩嫦指出:在青洲坊木屋拆遷過程中,出現發展商強行拆屋甚至流血事件,反映政府在事件處理手法中,完全不夠公開透明,且對木屋居民的保障亦不足。

  她坦言未來本澳將有更多舊區重整和城市規劃會涉及拆遷,擔心類似暴力情況再度發生。她促請政府未來進行相關工作時,不論居民是否合資格獲得賠償,都應在適當的保護和監督下拆遷。

  區錦新:強行清拆損法治

  區錦新表示:特區政府過往在清拆舊區上亦有一定規範,然而是次青洲坊的發展商在房屋局和治安警察局的縱容下,採取「開硬弓」的方式,在沒有清拆令和合理處理的情況下強行清拆,嚴重損害本澳法治。

  他更質疑青洲坊發展商在土地批出超過20年仍未發展土地,卻因有關地段需要興建公屋,而獲政府私下達成協議置換土地,直言有關做法完全不能接受,希望政府盡早完善《土地法》的相關法規,避免再度發生類似情況。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2010人文社科類書籍年度精選(破報,復刊646期)

編按:

書評版2010年度回顧從三部分標誌出我們年度關心的重點。

一、破報書評長期經營人文社科類書籍評論,累積深度廣度,特別精選年度人文社科類書籍,萬中選一,不可不讀。

二、在出版界進入寒冬之際,2010年中由獨立書店聯盟發動的反折扣戰與圖書統一定價銷售制度,在出版界掀起一股討論熱潮。我們特邀小小書房店主虹風為讀者概述始末,期許關注與辯論能夠持續延燒。

三、書籍出版與電影發行之間的密切關係是我們近年觀察到的有趣現象,我們分別訪問了時報出版與新經典文化的企畫、主編與社長,試圖從出版業者的角度分析此一現象。

文/Fran T.Y. Wu、王英倩


繼續閱讀

「陽光政府照不到青洲坊?城市規劃與暴力遷拆」座談會(更新版)

  一月三日,政府終於由私人發展商中接手澳門最後一個木屋區青洲坊。二十年前,政府信誓旦旦要收回土地興建公共房屋,本來為期望改善生活空間的居民和期望在地產狂熱中得到合理住房的廣大市民是一個好消息。可是,在清拆過程中出現很多波折,甚至爆發流血事件。

  澳門青年動力,本著「團結澳門青年,關心時事,推動社會公民成長」的宗旨,決定舉辦題為「陽光政府照不到青洲坊?城市規劃與暴力遷拆」論壇,是為第二場「動力論壇」。立法議員區錦新、城市規劃師林翊捷、時事評論員黃東將與大家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探討並交流日後面對市區重建,政府如何規範拆遷過程,保障居民的合法權益,受影響的市民可以怎樣維權。城市又如何做規劃才能提高硬體方面的生活水準,又能保障基層的發展機會和長期賴以生存的社會脈絡?

  活動於一月二十三日(星期日)下午四時至六時假澳門羅若翰神父街30號紅街市牧民中心舉行。屆時亦有青洲坊紀實攝影展覽,展出崔子釗先生及動力成員等人拍攝的照片。歡迎各位市民參加。如有垂詢,請電澳門青年動力理事長阮小姐(66194807)。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陽光政府照不到青洲坊?城市規劃與暴力遷拆」座談會


一月三日,政府終於由私人發展商中接手澳門最後一個木屋區青洲坊。二十年前,政府信誓旦旦要收回土地興建公共房屋,本來為期望改善生活空間的居民和期望在地產狂熱中得到合理住房的廣大市民是一個好消息。可是,在清拆過程中出現很多波折,甚至爆發流血事件。

澳門青年動力,本著「團結澳門青年,關心時事,推動社會公民成長」的宗旨,決定舉辦「陽光政府照不到青州坊?城市規劃與暴力拆遷」座談會。屆時將有立法議員、城市規劃師、時事評論員與社會大眾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探討並交流日後面對市區重建,市民可以做些什麼?城市又如何做規劃?

時間:2011年1月23日下午四時至六時
地點:澳門羅若翰神父街30號紅街市牧民中心


鳴謝崔子釗先生提供照片

鳴謝啟事

澳門青年動力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日回歸日民主大遊行的義賣籌款中,共籌得澳門幣三千九百二十元五角。這些款項將會用於澳門青年動力日常運作當中。特此向各位支持者致謝。

澳門青年動力 啟

二零一一年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