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反對戰爭】戰爭不是遊戲 生命豈能兒戲



今天是二次大戰期間,同盟軍展開諾曼第戰役的日子。

雖然,二戰結束了七十年,但是人類並沒有從錯誤中得到教訓,今時今日仍然有無數人的生­命受到戰火威脅。希望活在相對幸福環境的人們能伸出援手,關注戰爭帶來的禍害。宣揚和­平,反對戰爭。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六四事件】黃子華 秋前算帳 總結八九學運

 
原本YouTube上一段黃子華《秋前算帳》談論六四的影片不知因何故被河蟹了,本頻道決定重新上載,只想為網民提供多一個渠道去評論事件。
時間流逝,歷史永存。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反對國民教育聲明

澳門青年動力就近日有關推行國民教育的報導發表聲明如下:
  中聯辦主任李剛指出經過台灣太陽花學運、澳門反離補法案及香港佔中事件後,澳門青年的國民身份認同感由過往九成跌至僅一半,我們認為上述事件引發的社會運動是反映當權者行政失當、缺乏與民眾溝通、漠視民意造成的後果;無視政府的過失,將責任諉過於捍衛公民權利自由上,藉著加強教育滲透「愛國愛澳」意識,規範青年人的言論與行動自由,製造社會和諧假象是混淆視聽的做法,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再者,對於過往九成青年人擁有國民身份認同的說法,我們也存有質疑,盼有關部門能提出有力的證據。
  另外,七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聯合建議內地教育部指導及協助澳門編寫國民教育教材,其實本澳已有教青局於2007年編寫的人教版《品德與公民》一書,當時引起社會很大的爭議,現在七人建議方案只是舊酒新瓶,由於兩地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即使是聯合編寫也不等於切合本澳實際需要。而且根據《基本法》規定,學校有權自行決定教材和教學內容,惟現時本澳大部分學校均受教青局資助,擔心政府會以撥款問題威迫利誘學校使用指定的教材。
  七人同時提出優先汲納澳學生參與大型活動、扶持澳門青年到內地創業等,只是以客觀條件換取身份認同,真正對國家、文化的了解應該是從歷史、語言等科目去認識國家的內涵,而非表面化的強大國力與地位提升。
  教育是我們探索世界的一扇門,它賦予我們明辯是非、破舊立新的獨立思維,非人云亦云,盲目附和。教育不應與政治政策、權力鬥爭掛鈎,教育是基於良知與正義的基礎讓我們去感悟世界。

澳門青年動力
2015年3月13日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塞車啓示錄            陸軍子
  第六十一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曲終人散,舉辦了超過一甲子的世界賽事各項獎盃塵埃落定。數據顯示,賽車的性能隨著機械物理技術的越趨成熟,為車手創造新的圈速記錄提供更有利條件。與人類體壇競技運動相似,競爭將超越自身潛能,突破現有的成績,於是輝煌的世界紀錄一次又一次被改寫。只是,一項已舉辦了六十一個寒暑的運動,除了將最快圈速不斷縮短外,格蘭披治賽事整體安排有否跟上澳門社會發展的步伐?社會和公眾將應適時檢討並思考未來的方向。先把話說在前面,筆者是理性反對大賽車的倡導者,這不是鼓動民怨或欲蓋彌彰的話,而是以居民實際生活情況為依歸。

小城吞吐量近飽和
  近幾年,小城的駕駛者特別容易暴躁,這是由於人口上升導致交通壓力大增,人車爭路使人心浮氣燥。加上管理交通的長官不懂交通,規劃城市的人不願走出辦公室,造成在繁忙的交通時段,司機要麽為了爭奪每個路口的優先權而問候他人的父母,要麼因胡亂切線被人家問候父母。總之,在澳門半島駕車出門一刻,已是進行情商和耐性的鍛練。特別是賽車期間,除多車多擠迫和改路改道外,許多雙線行車道由於賽道硬件設備等因素被迫改為單行線,更甚的,是為了遷就整個賽事的特權,強制取消許多合法泊車位。一個63萬人口的國際賭城,已不再是61年前的小港漁村,官員們認為應該繼續舉辦賽車,純粹她代表著歷史、提升國際形象、放棄可惜等等。因此拒絕檢討或推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以解決大賽車對路面造成的巨大壓力和對居民產生的許多不便。2014年第三季統計數字顯示,在行駛中的車輛達236,334架,在賽事的4日期間,這些車輛得被退出澳門半島主要幹道的使用權。

思索舉辦的意義

  有媒體進行網上問卷調查,以了解大賽車日漸影響市民正常生活的看法,雖然問卷方向偏向公務員、銀行及文職領域,倒也是個新開始。筆者認為最實際和行之有效的,是將4日(問卷只有2日)賽事納入有薪假,即每年10日的公眾假期改為14日,並包括博彩從業員。簡而言之,放假的市民樂也融融感受引擎澎湃聲浪,需要上班的打工仔則可以彌補因封路而付出多35倍的上班時間,老闆是不會體諒勞動者因路面情況糟糕遲到而失去的每月獎金。在全澳中小學校及一般企業全面休假期間,騰出更多道路的使用權以確保龍頭產業需要的交通運作正常,正是問責官員的經齊發展方向。一昧將美食節、大型會展和博覽會議安排在大賽車期間舉行,結果是小城徹底被自由行吞噬,不單止要駕駛者讓出馬路,還要澳門人退出行人路。他們不惜犧牲澳門市民的生活去成全每年的大賽車,背後的經濟利益輸送,以及商人們的商業價值不可估量。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青動呼籲登記選民及回歸日上街



澳門回歸日,青動與大家一起守護澳門,通過反貪腐爭民主保民生推動政制向前走,建立更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青年政策系列文章之四:政治

青年政策諮詢文本是一份完全垃圾的廢紙。

它既沒有強調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也沒有指導青年認識政治的真相。回歸後,隨著賭牌詭異的一開二,三變六,使這片陰沉的小城增添幾分黑金政治元素。在傳統社團的推波助瀾,以及紅底學校(大部份教會學校也已淪陷)的積極配合下,本澳大部分青年已成為複製人,淪為拜金主義和地產霸權的人肉提款機。

腐朽的教育制度框架,培育出的只是一個個讀寫背默功能較強的過時機械人。當年接受非高等免費教育的尖子,在投身社會工作後,可曾為公義承擔起部份社會責任?求學時期,作文課寫著未來要成為社會棟樑,為澳門貢獻而拿滿分的優等生,現在都成為了資本主義世界裏複制鈔票的影印機。老師要求同學們安分守己,循規蹈矩,使大家都缺乏自信心,沒有勇於批判的思考能力了。於是,青年的社會政治參與度低下,並漸成為管治團隊的一份子,讓權力中心有機可乘,特區政府勾結教育界的合謀政治結果,成全了雙方賺取黑金政治豐厚的經濟回報。

青年網友「我不關心政治,對政治無興趣」,然後又開始抱怨本地的住屋、交通、醫療和通漲等問題得不到解決,民生與政治,從來都是同卵雙生,「政治無知」是助長權貴侵蝕社會的元兇之一。特區回歸後擅自合謀取締市政區議會,公然違反基本法,抹殺了青年參與政治的平台。取而代之的民政總署、街坊總會及地區諮詢委員會,自然連大廈垃圾、屋宇漏水、鼠患等均無心無力去解決。

青年政策系列文章之三:社會

澳門間選議員馮志強在立法會破罵澳門青年是垃圾,委任議員何少金向某大報揶揄青年只著眼於中央公職開考,害怕競爭,這種標籤式的社會代言,反映了怎樣的本土價值觀和社會現實?

本澳奉行社團政治,可追溯到一二三事件開始,澳葡政府為了便於管治而毅然與華人社團領袖合作。回歸後,中央為了加強特區的和諧穩定,從人員、資金、土地等全方位作無償支援,不惜犧牲澳門人整體利益。如免公開拍賣的賤價批地、任意變換發展項目、任人唯親裙帶關係等,施政方針向愛國愛澳陣營嚴重傾斜,包插傳統青年社團。如果何、馬、崔代表著本土的商人爭取利益,則傳統青年社團代表了和諧穩定收取效忠報酬的角色。在一個被偽善社團主導了的社會,一般青年人已失去發聲渠道,四肢被廢,隨波逐流。卻被馮志強、何少金之流落井下石,歸根究底,正是澳門缺乏了核心價值。

價值觀的含金量,要看社會的意識形態,吃喝玩樂、飲酒唱K、與世無爭是大多數澳門人追求的生活世界。香港的社會價值觀,是透過七十年代開始,由民間社會運動的意識形態去逐漸建立的。反國民教育的正反方各執一詞,建制派和泛民間解讀各不相同,但從幾個月來的反對浪潮可見,他們堅持著的,正是澳門缺少的核心價值。坊間常聞:「不要多事、澳門係咁架啦、算啦.....」,沒有自由意志及民主聲音建立的意識形態值得澳門人炫耀嗎?小城喜愛沉默,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會被社會上的醜角偽善集團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