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政府慢到嘔,青年促起樓》電子媒體報導

澳亞衛視6月27日新聞
青年動力起樓 促加速公屋建設



TDM6月27日新聞
青年團體促起樓到房屋局請願

[立此存照系列]萬九經屋慢到嘔

[按圖放大]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政府慢到嘔,青年促起樓!

二零零五年,前任特首何厚鏵搬出「3456」計劃,承諾於三年內完成四千個公共房屋單位,五年內完成六千。至特首換屆,「3456」徹底幻滅,需要經屋的市民仍在苦等。崔世安特首上任後,推出2012年完成19000個單位的時間表。
前任政府連區區六千亦無法完成,號稱陽光政府的崔班子膽色更上層樓,居然三年內有信心完成19000個單位,頗有一掃積弊之感。然而最近永寧經屋的定價引發的討論,卻令人擔心。先有政府向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介紹「對本澳房屋問題的分析與思考」的研究報告,指澳門樓價相對居民收入「仍處於較合理的水平」;繼而有建置業代表揚言經屋定價應以市價七成為宜。最近更有報導指澳門空置單位達二萬六千個。令人擔心既得利益集團為保自身經濟特權,對經屋設限打壓,將公共房屋對市場的調節作用徹底中和,乃至最後停建公共房屋。
青年動力反對經屋定價與市價掛鉤,不滿經屋興建進度一再延誤,支持以經屋調節失衡的私人樓市場。我們將於627(星期日)下午三時於青洲房屋局進行「政府慢到嘔,青年促起樓」行動,將相關官員從昏睡狀態中嘈醒,趕快「起樓」回應市民急切需求。
聯絡人:阮佩嫦66194807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回帶系列]青動成立日的理事合照

攝於5月23日
(前排左)秘書 William, 會長 Esther, 理事 KK, Duncan 
(後排左起)財政Bright, 理事 Niko, Gino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報導輯錄] 動力論壇 - 我們的澳廣視:點算?

TDM傍晚新聞:青年團體辦研討會談澳廣視發展

澳門青年動力舉辦座談會,探討澳廣視以至本澳媒體的發展方向。青年動力發言人鄭明軒認為,澳廣視現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存在河蟹文化,即製作的新聞反映不到現實情況。與會的議員吳國昌建議,應從體制上改革澳廣視,包括制定公開約章、全面撤換董事局,引入更多專業代表等,增加透明度。澳大傳播系副教授劉世鼎則認為,要令澳廣視發揮作為公共平台的最大功效,首要修訂相關法律及澳廣視內部規章。






華僑報:外界對澳廣視策發組寄望高


【專訪】澳門青年動力昨日在牧民中心,舉辦「動力論壇——我們的澳廣視:點算?」座談會,邀請到立法議員陳偉智和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傳播系副教授劉世鼎,與參加者就澳門媒體發展方向作討論。


有與會青年憤示,澳廣視為官服務的性質,似乎是公開的。而即使澳廣視發展策略七人小組的成立,其作為、目的意義在哪?也沒有一個成員肯願意出來說明未來行走的方向。指作為市民,感覺不到政府有任何興趣,動機去改革,而澳門居民,也無能力去迫使政府作行動。他希望小組不要自身投向河蟹,但是否獨立?又見仁見智。


另有參加者希望能有一份民間報告,顯示市民的期望,即是探討民間對公營廣播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檢討現在的營運狀態,究竟哪一環節出了問題,是制度或任人不善?應否予以責任追究,都要有所探討。


昨日會上,很多人講到公營傳播機構的社會責任,公平、正義、客觀、多元的節目,為市民服務的媒體、發揮監督政府功能的媒體,澳廣視值幾多分?點算?


有人直言節目不堪入目,評價低得可憐。而民間廣播在澳的發展,存在空間,也引起想像。


點算?一個前澳廣視技術操作員昨日盡訴心中苦,坦指過去離開的前輩,大多是年青的,因為他們在公司,很快地發現了種種不公現象,發現了很多身為打工仔打工的目的,如學習,進升、滿足感等,是沒有的,不存在的。而所謂機會,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是留給有關係的人。


「青年動力」發言人鄭明軒表示,公眾關注澳廣視現時最大問題就是存在「河蟹」文化,在新聞報導方面反映不到現實情況,亦由此澳廣視未能在市民中建立到歸屬感。他指出,「河蟹」文化對公共廣播機構的可信度及公信力是會有很大的致命的影響,要解決河蟹文化,這須有公眾的關注、參與及監督,以及促使公共廣播機構須有透明度等。


鄭明軒認為,澳門人應該著緊自己的公共廣播發展路向,而對於今次政府設立澳廣視策略發展工作小組,包括澳廣視員工和市民都有相當期望,否則在綱上和坊間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討論,「我覺得這個討論不應限於業界,應該引延到公眾應有自己看法。」這樣才能彰顯到公共的意義。◇



有議員及學者探討澳廣視未來發展 強調需法律監督及體制改革

 
【專訪】在探討澳廣視何去何從的議題上,有議員和學者都強調了完備法律和監督機制以至體制上改革的重要性。其中,直選立法議員吳國昌指出,應從體制上改革澳廣視,包括制定公開約章,確保新聞自由和尊重傳媒專業;他亦建議全面重組澳廣視董事局,引入更多專業代表,以及採用公開遴選新的行政總裁。澳門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劉世鼎則認為,要令澳廣視發揮到作為公共平台的最大功效,首要修訂相關法律及澳廣視內部規章,「公共廣播重要的是要有法律上保障,以及由社會不同人士合作。」


特區政府設立工作小組展開研究澳廣視發展策略,吳國昌表示很樂意見到轉變。而特區政府願意啟動對澳廣視體制的重新檢討「我覺得是很清楚的進步,希望將這個進步真正逐步實現。」他指在現階段有幾點看法。


首先,對目前諮詢工作,吳國昌期望澳廣視工作小組很重視員工所發表意見,與此同時,對於發表了可能開罪澳廣視高層及權貴意見的員工,一定不能秋後算帳。


其次,對已收集意見作初步總結歸納,以便再作深入探討。另一方面,將諮詢意見擴展到社會上,包括分別舉行傳媒專業界以及面向居民的公聽會,以可做到集思廣益。


第三,希望工作小組可以提出一些體制改革上的建議。吳國昌認為,這些改革包括:一是制定公開約章,規定澳廣視將來可在確保新聞自由、專業守則及履行傳媒監察的基礎上運作。二是全面重組現時澳廣視董事局,重新委任的官方成員須具傳播專業資格;對於非官方成員須包容多個傳媒專業團體的代表,再有一些文化產業(電影、音樂、電子演藝)代表,以及員工選出的代表。三是公開遴選一個新的行政總裁,吳國昌希望此可創立一個真正陽光開放的風格,這要有公開競爭的過程,由幾個候選人須分別在員工公聽會、傳媒專業者公聽會、居民公聽會中答問。而日後對行政總裁亦要有尊重民意、尊重專業及尊重員工的機制等。


第四,對於澳廣視將來的節目發展,吳國昌希望可有效地培育本地員工專業發展,以及將頻道開放給本地文化創意節目等。


被問及如何防止新聞被干預這個問題,吳國昌認為,以尊重專業參與及開放民意監督下,相信應可避免「河蟹」文化。他又指出,「河蟹」文化實際上是一些很幼稚行為;其實澳門人不是激進社群,專業團體亦不是激進,故絕對不應擔心,「希望政府對市民、對專業有信心,專業和民意會幫助政府消除一些幼稚行為而已。」


另一方面,澳門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劉世鼎認為,澳廣視是澳門市民一個很重要的資訊平台,如何發揮到這公共平台的最大功效,重要的是在法律上和內部組織規章裡,保障到澳廣視的編輯在製作方面獨立自主,以及專業人士更大可能發展空間。此外,亦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不過推動主力還是在於公民社會,但現在澳門的公民力量還相對較弱;另外就是澳廣視員工本身要形成到監督力量。


劉世鼎指出,現在的澳廣視對其角色定位不清晰。雖然以公帑運作,但又不用向公眾負責。當公眾要求要負有公共責任時,澳廣視的回應指自己是私人公司;但在財政上需要政府撥款時則認為是公營機構的性質。他認為,澳廣視應為澳門的公共廣播服務機構,且參考外地成功例子,其必須不是服從政府及商業,而是作為公共機構是要站在市民利益方面,確保新聞獨立性,以及在董事會下設有申訴管道以聽取不同意見等。


另外,對於董事會的組成,劉世鼎表示,其組成成員的委任需符合公眾利益,應廣邀社會賢達人士,而不能按照自己利益行事。◇



澳門日報:青年動力講座關注澳廣視

“青年動力”舉辦“我們 的澳廣視:點算?”講座



【本報消息】“青年動力”昨辦“我們的澳廣視:點算?”講座,與會者建議修法確定澳廣視的獨立定位,並以獨立機構管理、監督,確保新聞、節目質素,滿足不同居民要求。


澳廣視公聽會,政府修訂《出版法》、《視聽廣播法》,社會廣泛關注,“青年動力”發言人鄭明軒指,現在是澳人重新關注公共廣播的好機會,有關討論應由業界擴至公衆。澳廣視已努力促進節目多元,但力度不足,“河蟹”文化也破壞了新聞、公營廣播機構的公信力,須提高公衆參與、監督及透明度。


立法議員陳偉智指,社會對媒體要求越來越高,期望澳門的媒體能更獨立,朝公平、正義的方向發展,以公衆利益為依歸。改革澳廣視應實事求是,從根源解決問題,提升新聞質量。澳大傳播系副教授劉世鼎促當局修法確定澳廣視的獨立定位,建議設獨立機構,負責其人事任免、財政管理等;認為《出版法》、《視聽廣播法》有修訂必要,可成立專責小組或舉行公聽會,讓不同界別人士理性討論,強調小組成員必須多元。立法議員吳國昌認同澳廣視公聽會是進步的體現,但諮詢必須持續,不能秋後算帳,也應革新董事局。



市民日報:議員倡革新澳廣視遴選行政總裁


【本報訊】澳門青年動力昨舉辦「我們的澳廣視,點算?」座談會,邀請議員和學者以澳廣視為例,探討公共廣播的理念與澳門媒體的發展方向。有議員認為政府應該撤換澳廣視現時的管理層,加強行政總裁的認受性,以及董事局的傳媒專業性,而有傳播系學者認為政府應該建立一套規章來保障澳廣視內部編制的獨立自主,讓其專業性得到最大發揮。


立法議吳國昌表示:政府應該為澳廣視制訂公開約章,列明官營的傳播機構會尊重新聞自由、傳媒監察的責任,在此基礎上進行運作與管理層委任,並應該全面撤換董事局,當中官員的委任人員應該有傳媒專業的資格,而非官員的人員應該包括現時數個傳媒團體的代表,而文化專業也應該有代表參與董事局。


吳國昌認為澳廣視應該公開遴選新的行政總裁,營造一個公平的遴選競爭機制,讓候選人展示抱負理念,並要求須回應員工與其他傳媒工作者的提問,進一步讓全澳市民參與公聽;董事局透過候選人的表現而錄取。他希望澳廣視未來的節目製作,可以作為一個園地,培養本地傳媒工作者推進專業發展,更可利用頻道,開放給一些文化產業工作者。
澳大傳播系教授劉世鼎指出:澳廣視對澳門市民而言是相當好的資源,問題是怎樣讓這個平台發揮最大的功效,這方面必須在法律體制上往前推,建立一套規章來保障澳廣視內部編制的獨立自主,賦予專業人員最大的發揮空間,這方面需要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他表示,政府在推動維護新聞自由與傳播發展上肩負非常重要的角色,法案的修訂絕對必要,是次政府修改廣播法,具體內容應該結合各界人士及專家的討論,得出一個符合澳門社會的需求,而同時參照國際的方案。


而青年鄭明軒認為:澳門人應該着緊自身城市的公共廣播發展,是次政府成立澳廣視發展策略小組,不論是內部員工或市民也有一定期望,當中的討論應該由業界伸延至社會大眾。澳門現時有足夠資源發展澳廣視,公共廣播機構應該與市民緊接,但澳廣視日常的新聞往往不能反映社會實際狀況,當中的「河蟹」(偽和諧)文化對這間公營廣播機構的公信力更構成致命影響,而公眾的參與監督,運作的透明則是相當重要。



正報:青年論壇探討澳廣視發展


【本報訊】澳門青年動力昨舉行青年論壇(見圖),探討近期大熱的澳門廣播電視問題,並將有關意見,編成報告交予策略發展工作小組,為澳廣視未來發展建言。

團體發言人鄭明軒表示,澳廣視現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存在河蟹文化,令播放的新聞反映不到現實,嚴重影響其作為公營廣播的公信力和可信度,讓市民對其毫無歸屬感,建議未來澳廣視運作要有透明度,讓公眾參與和監督。


倡修法保編採獨立自主

主講嘉賓澳大傳播系副教授劉世鼎指出,要令澳廣視發揮作為公共平台的最大功效,是要政府大力支持推動的,首要訂定一套相關的法律及內部規章,保障其內部編輯獨立自主性,賦予專業人員最大發揮空間。

另一主講者陳偉智表示,隨著近年在經濟發展帶動下,人們對傳媒的要求越來越高,改革的呼聲也是。他希望小組不是流於形式和表面,不是引蛇出洞清除異己的手段,而是實事求是將傳媒素質逐步提升,以公眾利益為依歸,公平正確報導,「不為上,不為權,不為貴,只為實。」


建議董事局引入專業代表

出席的議員吳國昌建議,要對其體制改革,如訂定公開約章,申明相關機構會尊重新聞自由及監察責任,並要全面徹換董事局,引入更多專業代表,公開疄選行政總裁等。他又提議,現時工作小組應舉辦更多公聽會,面向傳媒業界及全澳市民,以便吸納更多意見,期望政府不只踏出啟動檢討第一步,並將之持續逐步實現下去。

與會的時事評論員譚志強認為,「有此制度才會有這樣的人去座那個職位做事」,故不應將製造問題的矛頭直指向部份人,若從制度、組織、經營方式和所有權看,許多問題都可解決。


改革體制治本

譚續稱,要治標就是改善節目質素,治本則是改革體制,而要治至重要之根本,就是改變市民「多年來的麻木不仁」及新聞工作者的水平,提升他們質素。至於澳廣視未來要走英國BBC以公營媒體為主流,還是美國PBS是公營媒體作補充,或是香港電台屬政府一部份的模式,就要大家討論去定奪。

青動會長阮佩嫦總結時說,應從教育著手,改善民風,讓澳門人多關心澳門事,要自下而上推行有關改革。稍後她們會將會上意見整理,或作適當擴充,製成報告交予工作小組參考。

論壇通過社交網站發起,最終有約四十人出席,主要是一班八十後,以及議員、學者及業內人士等。主辦單位曾先後邀請小組成員關翠杏、吳在權和梁金泉出席,不過不是沒回應,就是以不方便等理由拒絕。



華澳日報:論者:澳廣視必須具公共廣播機構獨立地位


  【本報訊】澳門青年動力舉辦座談會,探討澳廣視及本澳媒體的發展方向。與會者認為,要從體制上改革澳廣視,加強公眾參與,制定公開約章,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使澳廣視往公共廣播機構的方向發展。


河蟹文化是致命傷


  青年動力發言人鄭明軒認為,近期坊間及網上對澳廣視的發展有很多討論,是因為大家對澳廣視有很多期望,討論不應該只在新聞從業員及業界內,應伸延至整個社會。他指澳廣視資源問題不難解決,相信它有主動權發展會更好。雖然澳廣視近年作出多元化的努力,但現時最大的問題是存在「河蟹」文化,即製作的新聞反映不到現實,令市民無歸屬感,公共廣播機構與市民的關係應是密切的。「河蟹」文化對公營廣播機構的可信度、公信力有很大影響,所以公眾的參與、公眾的監督和透明的運作才是解決之道。


  與會立法議員吳國昌說,澳門社會細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隱瞞很久,雖然大家需要維護社會的進步與安定,但「河蟹」行為是十分幼稚的行為。他說,澳門不會是激進的社會,政府應對此要有信心。


  有出席的澳廣視離職員工表示,澳廣視沒公平的評核機制讓年青人晉升,如每年的評核都是直屬上司給分數。學者譚志強指,澳廣視存在資源錯配。他建議取消不受歡迎的節目或頻道,將資源用在市民喜歡的節目上。


賦予澳廣視獨立地位


  與會的立法議員陳偉智擔心「澳廣視發展策略小組」成為引蛇出洞的工具,他促請策略小組實事求是,不應有政治考慮,憑良知做事。吳國昌說,政府檢討澳廣視運作是進步的做法,他希望澳廣視發展策略小組重視目前的諮詢工作,員工對對高層不滿發表意見不能秋後算帳,在此基礎上初步歸納各種意見。他建議從體制上改革澳廣視,包括制定公開約章,尊重新聞自由,履行傳媒監察的責任,全面撤換董事局,引入更多專業代表,增加透明度。並公開遴選新的行政總裁,新的行政總裁亦要維持尊重民意,尊重員工的機制。


  對於澳廣視的未來發展,吳國昌認為澳廣視應可成為培養本地傳媒工作者的基地,它可開放頻道予電影界及創意產業,使之提升和進步。


  澳大傳播系副教授劉世鼎認為,要令澳廣視發揮作公共平台的最大功效,首要是修訂有關法律及澳廣視內部規章,賦予澳廣視公共廣播機構的獨立地位,使它往公共廣播機構的方向發展。法律和內部規章要保證編輯自主,給新聞專業人士最大的發揮空間,這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推進。他認為,《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修訂需要各界參與,盡量聽取多元意見。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我們的澳廣視:點算?】 青年動力主辦首場聚焦TDM發展的公眾諮詢會

澳門的媒體,由於市場、管理、資源等因素,形成了發展空間狹小、市民缺乏信任的低迷氣氛。近期澳廣視的前途,以及出台廿年的《出版法》及《視聽廣播法》的修訂,受到媒體工作者以及社會廣泛關注,發展策略的改變能否為我們帶來理想的廣播服務,甚至進一步推動媒體的健康成長,以及文化產業的繁榮?
澳門青年動力,本著「團結澳門青年,關心時事,推動社會公民成長」的宗旨,決定舉辦座談會,與社會分享公共廣播以及民間廣播的理念,並為社會各界提供與專業人士之間,以及社會各群體之間,就澳門媒體發展的方向討論的互動空間。
是次座談會訂於本月十三日(星期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假羅約翰神父街教區青年牧民中心三樓活動室舉行。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新的一頁——「五一青年站出來」遊行聲明(1/5/2010)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除勞動階層外,亦是值得澳門青年人紀念的日子。我們—一群在互聯網上活動的年輕人—在今日舉行以「增經屋促就業」、「關注青年困境」及「抗衡河蟹(偽和諧)文化」為主題的遊行,期望社會正視青年需要,以行動鼓勵青年參與社會事務,並表達對社會事務的一些意見。

自澳門九九年回歸、零二年賭權開放、零三年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以來,澳門經濟急速發展,我們一群青年人本對特區政府充滿希望、信心,但近年來產生很多社會問題,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實在令我們感到失望、痛心。其中樓價因賤價批地、境外資金炒作、政府停建公屋的錯誤房屋政策,導致數年內倍數急升,遠超一般市民尤其年輕人所能承擔。政府提出「細單位」、「活化工廈」等措施,仍未有使樓市降溫之效,加上供樓年期之長,將導致青年生活水平下降。另外,澳門輸入外勞的壓力已經由基層工人蔓延至管理層,以至專業人員。甚至有即將進入大學的朋友擔心,將來成為「外勞的補充」。大學畢業生亦由於欠缺專業晉升階梯,可能會陷入長期基層化的危險。另外賭權開放以後,產生了包括病態賭博等社會問題,影響了青年成長。而政府有關部門只將有關問題推為社會發展快速所產生的結果,如果因社會發展,產生那麼多不良而深遠的影響,得益只是小部分發展商、商人、炒家,大部分澳門勞力階層,對社會有真正貢獻的人,卻是承受一切急速發展的後遺症及被社會遺棄的「苦命人」。

在社會參與方面,我們認為現有的制度已經與目前的社會環境脫節。例如在青年委員會中,二十八名委員中,除了六名官員,以及一名學者外,其他都是社團代表。近年已有研究指出市民對大社團的參與率其實很低。大社團既然並未能代全體市民大眾,包括青年人,而他們在決策上卻得到極大分額,將導致政策制訂時出現偏差,影響施政效果。

至於「抗衡河蟹文化」,我們堅信除了選舉制度以外,集會、新聞及言論自由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石之一,但現在澳門存於官民交往、媒體和學校的「河蟹文化」令整個社會很沉鬱。言論失衡,主流以外的表達空間狹窄,既不利於社會達至真正和諧(馬丁‧路德金說過:「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不是爭議的消失,而是公義的彰顯」),也不利於文化產業-澳門經濟多元化重要環節-的發展。

由此,我們總結下面四點訴求:

1. 政府須推出短期措施,包括徵收增值稅,打擊炒賣房地產風氣。長遠而言,政府除了須履行承諾,完成公共房屋興建計劃,保障居住的基本權利外,也須清理土地囤積問題。在興建適用於青年的住宅時必須做到「細價樓」,而不僅是「細單位」,並保證居住者的安全、健康和基本社會設施。
2. 對各行業、各專業領域設立認證制度,讓本地人有多元可持續的發展空間。對基層服務行業制訂以家庭為基礎的工資標準,讓基層家庭可以透過工作脫貧。對低學歷、長年失業的人士,政府應該把握博彩業發展的機會,發展本澳門除食品以外的手工藝製作等,由政府請導師開班教授。所有聘請外勞的賭場酒店,應該以低價提供場地,提高他們自力更生的能力,或以此類方案讓普羅大眾能有一技之長融入社會。政府須把握當前博彩業發展進入穩定時期,完善教育、社會服務等政策,減低博彩業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做到幼有所長,老有所養。
3. 設立「青年議會」,吸納不同界別青年人參與,藉此平台讓青年直接向政府表達意見,有效地參與社會。設分區直選市政議會讓青年及各界市民,在民生事務有公平參與機會,從實際經驗中鍛鍊參政議政能力。特區政府應該從近半年的施政經驗中,反思官僚和短視的心態並以持續實際的行動回應。
4. 特區掌權者以及社會各界應有寬廣的胸襟,真正包容青年,包括不同的意見.以此改善施政,使青年健康愉快成長。更期望澳門有良知和能力的傳媒人和社會人士興辦新媒體,使傳媒生態更有生氣,擴大公眾討論空間和擴闊市民視野。

最後,今天的遊行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我們明白,遊行是不過一兩個小時的路程,在媒體中的壽命也可能只有一兩天。要達到今天的目標,我們需要在其他日子在各領域努力不懈,同時要繼續關注社會議題,團結一致,互相支持、分享,累積經驗,共同成長,自下而上建立社區精神。與大家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