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抗河蟹、爭公義」—— 澳門青年動力參加回歸日民主大遊行說帖

明年施政報告,「現金分享計劃」金額的減低,引發極大的社會爭議。「澳門青年動力」(簡稱「青動」),認為計劃若要持續,應向基層傾斜。若要退場,政府亦應清晰交待該筆項如何轉移到支援民生項目。

房屋問題是當今澳門青年最頭痛的問題。社會文化司司長,以至行政長官都以自己當年年輕時作例子,來「勉勵」年輕人。可是,他們沒有留意到目前房價的高水平,不但讓年輕人供樓時間比他們上一代-包括各位政府高官-長得多,就算是只是想租屋居住,租金也會隨樓價水漲船高,怎不叫人生「何不食肉糜」之嘆?政府在履行二零一二年完成一萬九千個公共房屋單位的承諾之餘,亦必須在二零一四年完成四萬個單位,以滿足長期輪候的基層以及青年人需要。

長遠而言,應建立「公共房屋發展基金」,以類似香港房屋委員會的獨立營運方式,為澳門市民提供基礎房屋市場。基金用之支付公共房屋的設計、建築及發售,政府提供土地以作支援。適當定價的公共房屋足以收回基金的成本有餘,鼓勵其永續發展。這樣做非但能滿足廣大中低層收入家庭的置業需要,更不會與私人發展商爭利,因為近年事實說明他們根本無興趣觸及「豪宅」之外的市場。就業方面,我們反對商界議員提出,讓非本地生畢業後留澳工作然後取得居留權的建議。這對本地生以及外地生都不公平:本地人固然失去留澳發展的機會,非本地生為取得居留權亦被迫接受低於市價的條件,而淪為廉價勞工。

青年參與社會方面,雖然政府在明年相關施政方針中聲言要「拓展青年建言的渠道」,但實踐上與期望出現巨大落差。雖然在諮詢組織中,一些非「傳統青年社團」成員以個人身分參加是一種進步,但在政府所舉辦的第二次「青年關心社會座談會」中,政府沒有像第一次公開登報宣傳,只是在前一天在網上由教青局發出通知,讓一些關心社會的「非傳統青年社團」,或沒有組織背景的青年失去參與的機會。這種「親疏有別」態度是一種倒退。

今年夏天,政府推出《因公法援》法案,嚴重衝擊澳門僅有的言論自由。其後新文本,刪除最具爭議性的第四條,又將主要官員、警察機關人員等剔除出保障範圍,可見這一切都是市民共同抗爭取得的,「沒有抗爭,哪有改變?」澳門社會面不再像昔日那般默默忍受。當然,爭取自由的道路仍然挑戰重重。電視台改革,政府聲稱維護新聞自由,但有記者因播出採訪錄音片段而被停職的事實在前,我們必須繼續監督相關單位。另外上月國家領導人來澳,有示威者被帶走,我們同樣不能接受,因為和平表達意見,包括不同意見的基本權利,是不容剝奪的。

今年五月一日,四百多名青年以互聯網為號召、破天荒走上街頭,以「增經屋促就業」、「關注青年困境」及「抗衡河蟹(偽和諧)文化」為訴求。此後,我們成立了「青動」,宗旨是「團結澳門青年,關心時事,推動社會公民成長」。半年以來我們就房屋、電視台改革、《因公法援》法案等社會問題舉行遞信、集會、討論會等活動,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今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青年動力」將參與「回歸日民主大遊行」。我們屆時在祐漢公園備有入會表格,歡迎大家即場報名,加入我們的行列。如果已有經購買我們設計的「反河蟹」T裇,屆時請穿上參加,另外我們現場會有T裇售賣。歡迎大家以另一種方式,支持「青動」繼續進行社會活動。期望大家的參與,一起為自己、為一個公義的澳門發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