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青動小潭山散步

攝於小潭山浮雕


攝於小潭山兒童遊樂場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市民日報:青年網民走出台前推進社會發展

「1、2、3、4、5⋯⋯29、30」,30多名青年齊齊趴在議事亭前地澳門電訊門前齊呼,他們不畏污糟邋遢的街道,實行集體瞓身30秒,透過破格的行動,反映對電訊商的不滿,對社會的訴求。

  過去,不斷有調查研究指澳門青年參政、議政,關注時事的參與度不高,是次行動正好打破相關說法。部分參加集體「仆街快閃」的青年更身穿校服,部分是一身「潮服」的「90後」。正如,去年有一批「80後」青年遊行,反「河蟹」文化,表明新一代年輕人思想有所革新,對社會發展有他們的看法。

繼續閱讀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在兩種社運間:我們如何選擇、如何發展?——潘欣榮

立報上週(5月5日)刊載林柏儀所撰寫的「面對青年貧窮化:兩種社運觀的政治關係」……,在柏儀的文章中將當前的社運區分兩類:其一是爭取根本性改變資本主義政經體制的「左翼社運」,另一類是主張多元特殊利益群體,在目的上各自具有獨立性、彼此不一定有共同目的、也未必要挑戰政經體制的「自由派社運」。……在台灣這個充滿了自由派社運的土壤中,柏儀願意主動從左翼的結構性觀點,且清晰追問根本性宰制資本邏輯,實屬不易。而本文將承接「兩種社運觀一文」的基礎,繼續深化前述討論。

我們知道「根本性的壓迫來源」是資本主義,而其壓迫的直接形式,則是資本透過生產關係,對勞工進行剝削,但若循著這脈絡思考,則會得出「反抗資本主義的主力必然是傳統工運」。但我們必須追問:究竟婦女、少數族群、土地及教育私有化等多元社運議題,與資本邏輯的關係為何?如果他們受到資本的宰制,那麼他們被宰制的形式與傳統工運是否相同?……其次,當資本以戰略性、全面且細膩的展開進攻,而左翼社運是否需要提出至少複合性或全面性的實踐出路?若答案是肯定的,則我們能否從眼前的實踐經驗中,找到一些可能的實驗種苗?

針對上述這些問題,本文將嘗試重新定義資本主義與多元社運的關係,並由此推論「無階級公民社運」抗爭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官僚累人,民署有責!

5月8日一名少年在西灣湖景大馬路「自由波地」玩耍時,試圖拾回飛越場外落水的皮球時失足溺斃。有市民留意到球場位於海傍和馬路之間,上方並無罩網防止皮球飛出場外。
  兩年前曾有市民就此事向民署反映,惟其回覆只是以一句「影響景觀」推諉,毫不考慮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未能阻止意外發生,令人扼腕。面對政府官僚的行為,難道市民只有承擔一切後果的份?
  對於當局漠視市民安全,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們實在難以接受。我們促請當局檢討,改善並保障社區設施的安全。另一方面,政府「自由波地」政策是城市發展中,市民活動空間被侵佔的補償。當局在未來進行城市規劃以及舊區重整時,必須吸取教訓,使市民的工作、生活、休閒和學習空間做到合理分配。
  此外,三個分區諮詢委員會(下稱社諮委)未能充分發揮功效。有市民反映,對於區內設施的建議,投訴無門,往往讓悲劇發生後,才有代表出來表示遺憾。對此,「青動」表示極度關注。事實上,回歸以來,社諮委曾多次因應區內建設及開標舉行公開或非公開諮詢會。然而,我們可以看見,像關閘馬路興建行人天橋、倫敦街輕軌走內街等,受市民極力反對及抗爭下,政府才直接與受影響居民溝通。這種被動式的假諮詢制度,應予以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法列明的民選市政議會,真正讓議員在競爭下做好地區工作,聽取基層聲音。

轉:已經有人死 ! 關於全澳門市民的安全問題 !

我是"海行者" 藝文人士籲保育海岸

表示支持!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青年動力總結五一遊行 促請政府對話民間團結

  澳門青年動力(以下簡稱「青動」)在五月一日舉辦了「五一•青年•愛澳門」遊行,約有二百人參加,過程大致順利。「青動」在此感謝各青年朋友和市民參與。

  「青動」對於今年繼公立醫院醫生後,有四百名私立學校教師願意站出來,與我們走在一起,爭取當局正視他們的訴求,我們感到十分欣慰。因為這正正代表了社會對我們的承認和信任,也與我們去年以來,一直主張的「尊重專業」的綱領相符合。

  我們期望前線教學人員,能透過是次遊行,不分所屬學校的背景,拿出最大的共識和互諒,形成大團結之形勢,最終成立工會,與各方一同努力,建立有助於學生成為具健全人格、積極參與社會的公民的教育環境!

  「青動」在遊行聲明中曾呼籲政府尊重居民基本權利,惟遊行當日警方處理示威者以及包括公民記者在內的前線新聞工作者的手法,包括以言語和肢體對付記者,為此「青動」表示深切不安。「紀監會」應作嚴肅調查,而警方應在維持公共秩序以及記者安全時,做到合理執法,停止在無警告情況下採取行動以及對記者採訪採取非必要的阻礙,以實際行動落實言論、示威和新聞自由的承諾。「青動」同時呼籲社會覺醒,關注警權濫用問題。

  政府相關官員近日就遊行團體訴求的回應,刻意轉移視線,缺乏新意,且在青年參與方面未能提出長遠、常設和廣泛的機制,只提出在半年內「由社文司屬下各局級部門,每月與相關界別年青代表舉辦交流會,聽取意見」,「青動」對此表示遺憾。「青動」期望政府策略研究辦公室,能為此與包括本會在內的社會會各界進行真誠對話,並要定期交代意見採納的情況和理由,切實發揮其效用。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林伯儀:兩種社運觀的政治關係

社會運動和政治的關係應該是什麼?社運團體的自我定位為何?面對這些在實踐中屢屢引起焦慮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區分社運的政治目標,將其粗略劃分為「左翼社運」和「自由派社運」,來進行一個更深層的討論。


(台灣立報,5/5/2011)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