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華僑報:為何「五一」要上街遊行 有青年團體如是說

由原是一群青年網民所組成的「澳門青年動力」,繼去年「五一」上街遊行而引起社會關切的熱話後,今年「五一」再上街表達訴求。澳門青年動力會會長阮佩嫦指出,澳門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政府似無心亦無能力作出有效解決,作為愛澳門的青年人應該站出來,表達我們愛澳門的訊息,以及爭取公義的聲音。
 在去年「五一」,四百多青年人以「促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抗衡河蟹文化」的主題,和平理性地上街遊行。而這群熱心青年人亦正式成立了澳門青年動力團體,繼續關心參與社會。在今年「五一」,青動則舉行主題為「五一青年愛澳門」的大遊行。當中亦提出一句口號是:「為澳門,爭公義!」
 顯然,相比去年「五一」遊行提出有具體訴求和較硬朗意態的主題,今年的「愛澳門」主題則予人感到較柔性,又或欠缺街頭行動所具有強勢呼喚的特點。但阮佩嫦解說,這「愛澳門」主題實質是包含著不少涵意。首先,是旨在打破澳門一些固有的意識形態,她指出,遊行示威是基本法賦予澳門居民的基本權利自由,居民和青年人對社會議題和公眾利益問題,以及對政府施政不滿等,都可以選擇上街表達訴求。可是,由於澳門仍欠缺公義文化,言論自由空間較窄。所以上街遊行卻往往被標籤。「社會上有說法指青年人上街是被人利用了。但我作為遊行的發起人,我實在不知道利用我的人在哪裡?這個所謂被人利用了的說法其實根源在於澳門人過去不習慣公開表達,而表達自由這個價值觀仍未建立起來。」阮佩嫦表示,有看法指青年人不關心社會,但其實當我們每次上街遊行,本身就是很好的公民教育。青年人用腳行出來,就是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社會關心。所以,遊行是健康、正常的表達方式,不是偏激人才做的事。
 其次,青年人站出來實情是愛澳門的其中一種表達方式。阮佩嫦認為,面對政府施政不力、社會存在不公義問題等狀況,青年人須作出批判,表達我們要改變這些弊端和腐敗的訴求。「我們對這個社會有盼望,我們期望政府施政能有改善,我們希望澳門可以有改變的,所以我們去遊行,提出我們理想澳門應是怎樣的訴求。這才是真正愛澳門的行為。」她並強調,因為仍有盼望,所以站出來走上街,否則「五一」假期不如在家裡打機、睡覺了。她亦認同表達方式各有不同。而青動舉行「五一」遊行活動亦是提供一個平台,讓青年人有不同表達方式的選擇,「希望有一個積極表達的方式讓大眾參與。」
 再者,要說到愛澳門,阮佩嫦指出特首更需要表現出真正愛澳門,「我們希望特首用心去做好施政,不要只做表面工夫。你是否真的愛澳門,愛多少?還是以打份工心態呢?相信大家眾都會感受得到的。」她批評政府對澳門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似無心亦無能力作出有效解決。當中,對一些備受關注課題和居住問題等欠缺長遠發展規劃,對珍貴土地資源未有保護,對預防賭博問題亦無勇氣作出規範,對教育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同時官僚主義愈加嚴重,對失信於民的官員卻不作出問責,而任人為親弊端和小圈子文化仍根深柢固。諸如此等狀況都顯示政府未能有效管理好澳門,市民的怨氣愈加積重。阮佩嫦亦直言,公義與公平是社會重要元素,「作為特首須以公義標準來管理澳門,但現在是明顯不足夠的。」並指出,之前政府提出公援法中的官告民條款、青洲坊事件以至許多事件,都響起了警鐘。
 毫無疑問,要推動澳門改革、社會進步,以及督促政府改善施政等,遊行是其中一個表達訴求的途徑,誠然更多實際工作則可能是漫長的跟進。阮佩嫦認為,澳門現在需要在意識形態上作出突破,而其中一個缺口是爭取真正的自由表達空間。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正報:青年遊行愛澳門

近日,陸續有團體公佈在五月一日舉行集會遊行,其中一個遊行發起團體是澳門青年動力。早於十多天前,該團體在社交網站推出「五一‧青年‧愛澳門」大遊行的訊息,至今已有近三百人在網路表示將會參與。澳門青年動力會長阮佩嫦指出,他們對澳門仍有盼望,認為社會可以、能夠變得更好。她也認為,任人唯親一直阻礙澳門健康發展,甚至影響著青年一代。

澳門青年動力會長阮佩嫦表示,他們在今年的遊行提出頗多議題,如:教育、賭博等,期望參加的青年人有愛、有盼望,一同反思澳門要變成怎樣,並為此而發聲。「我們是有盼望的,對這個社會有盼望,我們才會去遊行。我們期望它 (社會) 有改善,同時,它是有能力改變的。」她指出,「愛澳門」是一致的目標,參加者可帶著自己的主題參與,並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

好領袖不能任人唯親

「一個領袖、一個特首最重要的是有愛澳門的心。」阮佩嫦期望,特首用心施政,不是做「表面功夫」,兩者是相差很遠的。青年動力為今年的遊行製作「爭公義」的貼紙,阮佩嫦認為,特首應以公義來治理澳門。不過,她指出,社會存在著意識型態,如同大石頭,阻礙澳門的發展,尤其是任人唯親的傳統,更是難以打破。

「親疏有別已是要不得,你 (政府) 不可培育一班年青人成為你的喉舌,將任人為親遺傳到下一代,這是不健康的。」阮佩嫦認為,現時的澳門有別於過去的,需要公平競爭,才能讓不同的領域百花齊放。她相信,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其中一個能在「小圈子」打開缺口的方法。不過,仍有很多人擔心,若表達對社會事務的關心,往往被標籤,甚至被歧視,連前途也受到負面影響。

遊行被標籤 証公民教育有問題

外界有意見批評青年上街遊行的原因,是他們被政客利用了。「遊行是《基本法》賦予的權利,這是重要的,是合法的。為何那些人覺得有問題呢?究竟這想法來自那裡?會否是來自政府本身呢?」阮佩嫦認為,這反映公民教育有問題,沒有讓學生認識遊行也是表達的平台,「塑造成這樣東西 (遊行) 好似很恐怖、很可怕,只有偏激的人才做。其實,不是這樣的。」

二O一O年的五‧一青年大遊行有四百多人參與,主題是「促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抗衡河蟹文化」。一年快過去,身為遊行發起人之一的阮佩嫦認為,表面看來政府似乎有相應的行動,但仍是不足夠的,其中,政府是「無心」解決樓市的問題,近日推出的措施只是迴避基本的問題。阮稱:「我們都不可以忘記『公職法援』、『青洲坊事件』,還有很多很多事件,都是響起了警號的。」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遊行官方宣傳片!

延續「敢」的精神——澳門青年動力舉辦「五一·青年·愛澳門」遊行


去年五月一日,四百名青年破天荒走上街頭,向社會發出了「促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抗衡河蟹文化」的呼聲。雖然過去一年,政府在一些問題上有所動作,例如舉辦高官與青年間的交流會,而在民間新的青年組織成立,以不同方式討論政策、參與社會,不少舊問題仍然未有解決,新的問題又陸續浮現。今年我們決定再一次站出來,繼續爭取未竟的訴求,延續「敢」的精神——敢於為青年、為社會公義發聲的精神。

政府一如公眾所料,在四月二十日宣佈再派一次錢。的確政府派錢,或各種減免是可以舒緩燃眉之急,但就算如特首所言不會刺激通脹,仍然不能協助居民抗擊之。政府未有在根本問題,例如食品輸入的中間環節以及房價有進一步動作:雖然特別印花稅等措施的確打擊了炒風,但房價已居高不下。要讓樓市回到居民可承擔水平,除了完成並續建公共房屋外,對賭業及公共工程實施宏觀調控也是必須的。就正在討論的最低工資,我們支持工人應該獲得足以維持生活、扶養家庭的報酬。當然我們明白在此問題上,中小企業受壓最大,究其原因相當一部份是來自租金上升。故我們一再要求打擊地產霸權,保障文創機構、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在可承受的租金下健康經營發展。

就賭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對於最近通過的《控煙法》未有趁博彩業興旺時期,達致室內,特別是賭場內部全面禁煙感到失望。我們要求政府未來在法規和執行上落實控煙的原則,賭場應於《控煙法》明年生效前主動設立吸煙區。政府應盡快立法提高進入賭場及於賭場任職的年齡至廿一歲,為青年未來擇業保留進一步學習和思考的空間。政府亦應督促各博企採取包括「禁門令」、裁撤場內提款機、明示輔導設施等措施,防止病態賭博問題惡化。

特區政府近年大力加強教育投資,但正如一次性的「現金分享」或「生活補助」無法解決社會貧富懸殊,社會已意識到光靠錢是不能解決教育問題的。政府應加強職業、終身教育;推進多元智能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以改善學生留級率高、歸屬感低的問題,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除了品德教育外,也應加強公民教育、生命情感教育,促進學生整體成長。我們也促請政府、教育及社會服務團體在資源分配、言論空間、政策參與等方面尊重教育界及社會服務界人員的專業。政府應盡快就「私校教師職程」立法。

過去一年,澳門在青年參與社會和媒體環境方面,可謂十分戲劇性:政府改組青年事務委員會、展開澳廣視的改革,但又曾推出將嚴重損害言論自由的「因公法援」法案,最終在強大民意下刪除「官告民」條款。有記者因為被訪對象不滿報導內容一度被停職,但同時在澳門漸漸出現了調查性的報導手法。一些「青年社團領袖」近期指澳門青年「滿口怨氣」,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缺乏民族意識」。我們認為所謂「怨氣」正正是掌權者的施政不當所造成的,而且此等言論並不能反映大部份在事業上及社會參與中求進步的澳門青年,更有撕裂社會之惡果。相反,澳門青年對政府、對社會的不滿和維權舉措,正是進步的、有國家民族意識的、傳承「五四」精神的最佳體現。我們呼籲政府官員和社團人士尊重澳門居民,包括青年的基本權利,包括表達權和參與權;促請媒體經營者尊重新聞自由和記者專業,停止自我審查,保障公眾知情權。

「五一·青年·愛澳門」遊行,將於五月一日下午一時於永寧廣場集合,下午二時出發,經祐漢街市、黑沙環第四街、啤利喇街、美副將大馬路、士多鳥拜斯大馬路、東望洋街、水坑尾街、約翰四世大馬路、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至政府總部(建議參加者穿著大會製作的「反河蟹」T裇或白色上衣)。我們歡迎市民沿途加入,特別歡迎大家運用創意,自製各式遊行道具及標語,一起表達青年人對澳門的熱情和期望!

改變由你開始,良心從今天出發!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初探批判教育學 (critical pedagogy)

發展自中南美洲與北美洲的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深受Paulo Freire(保羅‧弗雷勒)在巴西所進行的成人識字教育影響。Freire重新定義識字教育的概念並賦予政治化意涵,將教育視為解放人類的方式。H. Giroux(季胡)曾指出Freire的教育思想立足於兩種激進與傳統之間,一方面是批判的語言(a language of critique),體現出新教育社會學的特色,另一方面是可能性的語言(a language of possibility),得自於解放神學的傳統,因而發展希望、鬥爭的哲學。

承繼Freire教育哲學中所隱含的批判性語言和可能性語言,批判教育學一方面持續新教育社會學的努力,將教育視為一種政治活動,分析、批判學校教育背後隱藏的意識型態和霸權,另一方面也賦予學校教育積極的能動(agents)意義,將之視為達成社會轉化、解放的場所。由於批判教育學同時強調解構霸權的重要,又不忘正視、彰顯主體改變現實的能動性,可謂在結構和主體之間搭建起一道溝通的橋樑。使得1980年代以來,由北美Henry Giroux、Peter McLaren(彼得‧麥克拉倫)等人所倡議之「批判教育學」,已成為西方世界裡頭左派知識份子用以批判新右派、新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教育市場化的主要論述利器,同時也為批判性的教育實踐開啟另一扇希望之窗。

繼續閱讀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他們的五月四日……

科大與美大學簽合作協議
http://www.vakiodaily.com/index.php?tn=viewer&ncid=1&dt=&nid=170191


與科大簽署協議的大學,在41年前的5月4日,發生了國民警衛軍(相等於中國武警、台灣憲兵)開槍射殺反越戰的大學生,史稱「五四大屠殺」。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馬克思經濟學簡論(人間社課手冊)

人間工作坊舉辦之馬克思讀書會所用文本。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二零一一五月一,澳門青年爭公義

一年前的五月一日,四百名青年破天荒走上街頭,發出「促經屋保就業,關注青年困境,抗衡河蟹文化」的呼聲……
今年五月一日,我們再次相約在街上!
改變由你開始,良心從今天出發!

時間:5月1日 · 13:00 - 18:00
地點:永寧廣場